我院成功承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并勇创佳绩
2019-08-22 06:30 物电宣  审核人:

2019年8月19日-21日,我院成功承办了“金都超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本项竞赛由中国天文学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天文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8月19日,51支入围决赛的代表队在行政西楼二楼会议厅进行了集中展示和答辩,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和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本科生组成的18支代表队,共斩获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和8项三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其中我院大学生担任负责人的获奖作品共15项,包括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和6项三等奖。我校获奖数在参加决赛的19所高校中名列前茅,并获得优秀组织奖。除此之外,还有3项我院学生负责或参与的作品在预赛阶段获得优胜奖。

8月20日举行了颁奖典礼,郭兴蓬副校长代表我校致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副主席——国家天文台崔辰州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冀教授和贵州大学张立云教授、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威海)曹晨副教授、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天文组负责人王汇娟研究员、我校教务处聂衍刚处长、学生处黄志凯处长、我院陈泽龙书记、王洪光副院长、陈渊副院长和李燕冰副书记、广东天文学会副秘书长邓荣标、成都金都超星天文设备有限公司李平总经理、上海科普发展基金会天文专项基金张勃主任等领导和嘉宾也出席了开幕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项赛事创办于2017年。经过近三年的推广,赛事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本届竞赛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预赛阶段共征集到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贵州大学等46所高校的102项作品,其中有51项作品入围决赛,共决出了8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和5项优秀组织奖。我院取得的成绩与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邓荣标、王锋、张江水、王金等十位教师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共指导了19项作品参加预赛,占了预赛作品总数的近1/5。

本届竞赛作品形式丰富,科技类作品包括科研论文、天文数据处理算法和科学软件以及天文仪器等,科普类作品包括天文科普和教育用途的仪器、视频、漫画、软件、游戏、网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体感交互作品等。我院在科研论文、天文数据处理算法、虚拟现实和体感交互、基于万维望远镜的宇宙漫游视频制作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参赛学生的专业背景来自物理、光电、电子、物联网,很好的促进了学科交叉。

本届赛事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天文学会、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共同承办,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文专项基金协办,中国虚拟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科学出版社、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等单位提供支持。由成都金都超星天文设备有限公司赞助。

比赛期间,评委专家和参赛选手还参观了我院天文台和地理科学学院天象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王洪光副院长在8月20日上午的科普报告会上介绍了我院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我院天文学科的科学研究与天文科普工作。在校领导、校内各部门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学工办、综合办、教研办、团委、学生会、实验中心以及天体物理中心的通力协作下,本届竞赛的组织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评价,赛事得到了广州日报的报导,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决赛获奖名单

 

作品类型

作品题目

负责人(专业)

组员(专业)

指导教师

获奖等级

科技类

基于云南天文台 2.4 m 望远镜的观测 HII NGC 604 进行的光谱研究

郑映慧(物理)

方凤娜(物理),王舒婷(物理)

毛业伟

一等奖

科普类

VR月球探险

谢文生(光电)

梁家文(电子),林梓澄(电子),黄明律(计算机),候荣亮(软件工程),邓雪金(南昌航空大学)

邓荣标

一等奖

科技类

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1.26米望远镜测光数据自动处理系统设计

卢范深(物理)

林志聪(物理),陈其佳(物理),于弘睿(物理),钟文杰(物理)

梅盈

二等奖

科技类

射电干涉阵RFI自动标注系统

谭凯文(物理)

连莲(物理),杨海琪(物理),陈卓荣(物理),温婷(物理)

邓辉

二等奖

科普类

Star Trek

杨海琪(物理)

黄锦清(物理),钟仪(物理),冯君仪(物理),王舒婷(物理)

邓荣标

二等奖

科普类

穿梭千年的灯塔北斗七星

林家琪(物理)

陈卓荣(物理)、罗卫娴(物理)、李霞(物理)

黄毓婵

二等奖

科普类

基于Kinect 的虚拟天文科普互动展览系统

林梓澄(电子)

邓荣标

二等奖

科普类

移民之梦

蔡元海(光电)

陈冬演(光电) 曾晓彤(光电) 谭俊(光电) 曹品郅(光电)

谭艺鹏

二等奖

科普类

宇宙简史

陆海浩(物理)

二等奖

科普类

中国航天发展史

周倩怡(地理学院——地理)

郑映慧(物理),萧倩雯(地理),熊东方(物理),梁颖欣(地理)

郝景萌

二等奖

科技类

羟基脉泽寄主星系的红外特性研究

汪友鑫(物理)

林如秋(物理),吕不悔(物理),吕泽胤(物理),丘佳鹭(物理)

王金
  张江水

三等奖

科普类

假如月球消失了

陈卓荣(物理)

林家琪(物理),曾凡凯(物理),黄东雪(物理),张晓琳(物理)

邓荣标

三等奖

科普类

The Universe, Yours to Discover

钟泽杰(物理)

黄佳薏(地理),吴啟明(物理),丁诗磊(光电)

谢学雯

三等奖

科技类

基于机器学习对LAMOST数据天体分类方法

林如秋(物理)

张文君(物理),吴啟明(物理),刘君婷(物理),郭淑茵(物理)

王锋

三等奖

科技类

MUSER观测中的大视场成像问题分析-吴贤聪

吴贤聪(物理)

林家琪(物理),郑映慧(物理),李霞(物理),黎海燕(物理)

梅盈

三等奖

科技类

射电脉冲星多频偏振特征的统计研究

汪爱玲(物理)

徐亦骏(天文研究生)

王洪光

三等奖

科普类

VR三探火星

王浩贤(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

唐浩耀(软件),吴有贤(计算机),许思源(物联网),谢心仪(物联网)

邓荣标

三等奖

科普类

月球基地

黄明律(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

黄鹏(物联网) 黄银旭(机电-电气) 郑楚璇(物联网)

邓荣标

三等奖

 

关闭窗口